编者按:为庆祝7月6日我国第一个灵芝日,本公众号昨天刊发了省食用菌行业协会给全省灵芝产业从业者和科技人员的节日祝贺,以及协会常务理事、安徽中医药大学博导彭灿教授在金寨灵芝文化节上的主旨演讲PPT。今天,我们摘要刊发省食用菌行业协会负责人在金寨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
安徽灵芝产业源远流长。在徽州地区,一直流传着轩辕黄帝在黄山采灵芝、炼仙丹的故事,相传黄山上的轩辕峰,就是黄帝采芝处。宋代诗人汪莘《沁园春.忆黄山》词有“洞里桃花,仙家芝草”句。元代大农学家王祯曾在黄山脚下的旌德任六年县尹,所著《农书》记载了灵芝。1958年秋,黄山北麓一位杨姓药农,在狮子峰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峭壁采到一株状若鹿角、高达半米的灵芝,在合肥、北京展出轰动一时。郭沫若先生为此写了长诗《咏黄山灵芝草》在新民晚报、人民日报发表,留下了“如今遍地是祥瑞,社会主义庆长春”的诗句。
金寨灵芝最早见诸于文字的历史是秦汉时期的医学巨著《神农本草经》,它和宋代著名医师唐慎微编著的《备用本草》、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都记载“赤芝生霍山”(今大别山)。上世纪八十年代,金寨开始人工栽培灵芝,沙河乡曾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经过多年持续发展,金寨已成为灵芝的主产地和集散地,先后被授予“中国药用菌之都”、“中国灵芝之都”。目前全县灵芝年交易量4200吨,其中孢子粉的交易量占全国的70%。李玉院士评价“世界灵芝看中国,中国灵芝看金寨”。
近年来,我省灵芝产业发展较快,涌现出金寨、旌德、东至等灵芝生产大县。全省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的灵芝品种有10多个,一批灵芝种植基地入选十大皖药基地、农文旅融合基地,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和欧盟有机认证,灵芝加工品种涵盖了灵芝切片、提取物、饮品、保健品、美妆品、工艺品等多个品类。灵芝粉、灵芝提取物成功出口日本、欧盟。金寨灵芝登陆央视,康希药业春节期间闪耀纽约时代广场,展示了安徽灵芝产业的品牌和形象。一批灵芝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在实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灵芝产业已经成为灵芝大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
我省灵芝产业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包括政策层面、要素禀赋、产业结构、科技支撑等方面。灵芝产业发展存在同质化倾向,产业链条短,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少、综合效益待提升。灵芝企业多为中小微企业,缺少浙江寿仙谷(603896)药业、江苏安惠生物、福建仙芝楼这样“顶天立地”的大企业。灵芝大县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良种繁育生产推广体系,栽培模式和关键技术、精深加工及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有待进一步创新和提升。
下一步,安徽灵芝人要以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等相关部门部署,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农业强省、“六个坚持”的决策和去年下半年以来省领导10多次对食用菌产业的批示精神,结合产业实际,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抓创新。重点推动思想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特别要用三物融合的理念和大农业观、大食物观来引领观念转变。多做汇报和宣传,多用典型引领,让更多的人认识三物循环发展,从大农业大食物的角度认知食用菌、知晓灵芝,努力促进有利于灵芝产业的政策出台,推动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
抓菌种。这是灵芝产业科技创新的核心,也是当前食用菌发展的靶向问题,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发展的牛鼻子。应加强产学研合作育种,积极主动从科研院所转让灵芝科研成果,尽快实现菌种适地化,形成产业发展的新质生产力。灵芝大县应建立区域性菌种厂和扩繁基地,向企业和农户供应高质量的菌棒。
抓人才。灵芝企业既要舍得聘人、挖人,留人留心,更要重视培育人才,尤其要培养芝二代、芝三代。要发挥“科特派”制度优势,选准、用好科技特派员。也可组建讲师团,把本地的专业技术人才组织起来,开展巡回指导。仿效浙江庆元开办香菇师傅学校的做法,开办灵芝师傅学校,以县为单位培养灵芝土专家。
抓技术。一方面,需要科研院校重视转移、嫁接成果,专家层面要自主创新或集成创新,防止过高估计自己的成果而待价而沽;另一方面,更需要科研院校的专家深耕基层,与企业、合作社技术人员一起创新。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尤其需要土专家和洋专家结合,扑下身子搞创新。
抓融合。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加快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灵芝企业应抓住灵芝进入药食同源目录的机遇,抓紧开发丰富多彩的新产品、菌文旅融合的新业态,做好灵芝与食物结合、推菌向食这篇大文章,构建现代化灵芝产业体系。
为了推进我省灵芝产业高质量发展,协会将筹备成立灵芝专业委员会,以加强对灵芝产业发展的协调指导,形成发展合力。希望得到全省灵芝科研人员和灵芝龙头企业的大力支持。
来源:安徽省食用菌行业协会办公室整理